对象化的自觉与其对爱情的解读

从对象化的角度对爱情解读

对象化在哲学的范畴上讲是指主体的劳动的实现、劳动物化在对象之中。对象化在我理解(欢迎指正)是一种通过对客观世界的作用来进行自我的证明或自我的发泄的方式,是生物学意义上过剩精力的现实表现,当我们被认可了我们也就发泄了,对象化是当代普遍意义上人类(也可能有人不会这样)与生俱来的一种属性,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形态,文学理论中就把文学创作的一种意义归为创作者主观情绪的对象化。

首先,要说明的是,很多理论上的东西在不被提及的时候就已经深深地烙在了我们身上,只是我们并没有认识其的自觉或者说我们的意识敏感程度不够而意识到的东西十分有限。随着我们一点点成长、老去,很多东西我们越来越不能感知,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我多么希望我能在再年轻一些的时候多写下当时的感悟。不要以为一种东西存在才重要,而对它的意识不重要,不论是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还是从人文科学的角度,自觉都是一个很重要的词,而不仅仅是我们上学时候的自觉学习的意思,文学有了自觉才有了文学理论,各种自然学科的自觉更不用提了,如果没有那个自觉引导着,我们只会生活在没有科技的时代,盲目地使用着自然的力量。而对象化这个概念也是如此,这是对于人类活动本质的一种自觉。

我想从爱情的角度再切入。“爱情是双方的事情,如果只有一方喜欢另一方,那谈不上爱情”,我记不得第一次是从哪里得来的这句话,但这成了我的一个信条,这句话笼统的逻辑自洽是爱情是一种双方都有感情才会产生的感情,包括了信任、依赖、对关系的认可等。我不想从爱是单纯的为对方好这个角度考量,从为对方好出发某种意义上讲只能说是自己的自私,是一种单方面的对象化,即使有了对这句话的自觉,也无法避免这件事情。从对象化的角度讲,爱情只有在双方对象化的情况下才会产生,让我们拿常见的父母对子女的爱举个反例:我们经常看到父母对子女说“还不是为了你好,至少我们出发点是好”这种话,这就是一种单方面的对象化,单方面输出自己,而没有考虑对方并接受对方的对象化。养花养草养宠物也是如此,花草、宠物不会对你要求什么,或者说他们只有着固定的生理需求,不会向你提什么其他的要求,他们不会对饲主有对象化的需求,只有被对象化、依赖的需求,像是不会讲话的孩子,而饲主,也只是在单向输出自己的对象化罢了,这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换个角度说,这也就是爱情的沉重之处,爱情需要双方的对象化与被对象化,也就是俗称的与被爱,当然爱(本篇文章爱与爱情不同,只是一个单向的动作)这个动词本身就是一个很暧昧的词,爱对于主体之于客体究竟是依赖还是被依赖,究竟是被对象化还是对象化,还是说客体的依赖就是主体所依赖的东西?我们可以经常在爱情里看到这种情况,当一段爱情即将终结的时候,总是有一方表现为对这段关系的冷淡,主体的冷淡换句话说就是对于客体的无要求与不满足,无要求和不满足哪个是第一性的?只要我们稍加思索我们就会从众多的关系表现中发现,无要求是第一性的,在婚姻里一个人他可以满足你的要求而不爱你,但不会发生的是不让你接近他的内心却还爱你。

所以,爱是对客体的对象化,我喜欢你,我希望我能影响你,我想在你面前表现。但是有一个新的问题产生了,当你喜欢一个人的时候你已经被对方对象化了,所以爱一个人从客观上讲是一种由主体出发但是是客体对主体的对象化,爱这个单向的动词也包括了希望客体对自己的对象化,也就是被爱,在爱情里面,对象化的渴望是被对象化,爱的渴望是被爱。所以爱情这种关系,就是我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伟大最能体现双方而且互相纠缠的关系。爱并不只意味着满足对方的要求,也意味着向对方提出要求,这样也就意味着,希望对方提出要求并也能满足自己的要求,这个AaBb的排列组合,也就是爱情的真谛,也就是终将成为你的深层意义,也就是对爱情是互相爱才会产生的最好的注解。

写到这里我已经离最初的主题——对对象化的理解,偏离太远,反而成了一篇从对象化讲爱情的文章,已经没办法往下写了,或许还有什么其他我没有接触到的词可以更精确地来表达爱情里的这种形态而不是对象化,但通过对象化的自觉并从对象化角度的解读我想还是有一定意义的,你们…应该懂我的意思吧。

0%